城市“牛皮癣”的克星 退休工人义务为民绽放文明之花
2017-03-24 16:29:00 来源:江苏文明网
人物简介:陈洪儒,男,1936年生,淮西社区的一位普通退休职工。
事迹简介:陈鸿儒,八年如一日,他怀揣一个普通人对市容的关心和爱护,与街头的“小广告”展开斗争,现在,他家里的小广告已经有四麻袋之多,在淮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,还动员晨练的老同志加入到他的队伍,让“牛皮癣”无法生存。有人不理解,说他“傻”、说他“怪”、说他多管闲事,成年累月铲除小广告,也没有一分钱报酬到底图个啥!但他却无怨无悔,一直坚持义务清理小广告,用自己微薄之力为这个城市增添一丝美丽。
正文:
繁荣新村有这样一位老人,每天清晨,他都带着一把自制的小铲子出门。夕阳西下时,他的手上却多了很多大小不一的不干胶,这就是市民深恶痛绝的“小广告”。
这位老人叫陈鸿儒,淮西社区的一位普通退休职工,八年如一日,他怀揣一个普通人对市容的关心和爱护,与街头的“小广告”展开斗争,现在,他家里的小广告已经有四麻袋之多。
“我是一名外乡人,淮安是我的第二故乡,但看到美丽的市容被“牛皮癣”破坏,我就想一定要和“小广告”战斗下去。”陈老的话,朴实又让人动容,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。
一年攒“癣”两百斤
陈鸿儒谈起自己和“牛皮癣”斗争的历史,还要追溯到2002年。“一次,我去北京北路晨练,发现清河路、淮海路向西的地面和电线杆上有不少不干胶贴纸”。陈鸿儒仔细查看发现,都是印着办证刻章的电话,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医疗广告。
他边走边撕,把废纸张张沾起,不知不觉就沾成了一个大团,顺便丢入路边的废物箱内。有一次,他突发奇想,何不把这办证办章的“小广告”收集起来,看能聚多少。
就这样,他每天把“收获”放到家里的塑料口袋里,越攒越多,一年下来,竟然能攒到100多公斤。
做好事只为城市美好
2003年一个秋天的早上,和往常一样,陈鸿儒一边散步,一边清理“小广告”,在清除西园广场附近的广告栏时,突然来了两个带照相机的年轻人。
后来,他才知道,这两个年轻人是城市管理局的,听说陈老的事迹,特地来为他做宣传。一天,陈老走在路上,小区一店主告诉他:“陈师傅,你上《淮海晚报》啦!”陈鸿儒这才知道,自己出名了。
对此,陈鸿儒却认为:作为淮安市民,一个普通退休工人,清理小广告只是举手之劳的事,为淮安市的形象,消除社会危害,美化环境,何乐而不为呢?
人红惹来“是非”多
陈老的行为,有一些人不理解,说他“傻”,但是大多数人对他的做法都投来赞许的目光。
时值盛夏,在地下商城清理的时候,广场办公室的一个年轻姑娘看陈老这么辛苦,特地端来一杯开水。路过小超市,店主会送来矿泉水、香烟表达谢意。
但是,那些乱贴“小广告”的人对他却恨之入骨,说他多管闲事。还有打电话要给他钱,让他住手的。却都被陈老严词拒绝了,“如果你们一定要随意乱贴,我会发现一处铲除一处,我还要动员更多的居民来参与这场战斗中!”
市容战会继续下去
从长期的斗争经验中,他摸索出“牛皮癣”的张贴规律,刻章办证人起早摸黑、偷偷摸摸地贴在墙、电线杆、电话亭、广告牌上,能贴的都不放过,最后发展到悬空广告牌上,下贴到地面上,而且三步一张,现在竟然发展到用毛笔蘸着油漆写。
陈老还动员晨练的老同志加入到他的队伍,让“牛皮癣”无法生存。
后来,市城管办和清河区城管办分别为陈老发放聘书,聘其为市容监督员和信息员。市城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,他们打算开展百人义务监督活动,让每个区都能有一百名像陈老这样关心城市市容的热心人。
“您多年如一日,让我们城管人非常感动,社会上就是缺少您这样的热心人。”市城管办负责人的一席话让陈鸿儒感触颇深,“说明我的工作得到政府的认可,这也激发我和“小广告”继续战斗下去……”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《云好人》网站看到的,谢谢!请记住永久网址:http://www.yunhaoren.com